探访农村改革地标 传播时代改革声音——学校思政课教师赴小岗村实践调研

发布者:思政部发布时间:2018-04-02浏览次数:245

今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40年前,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18户村民按下红手印,一份大包干的“生死契约”,成为改革开放的一声春雷。为更好地讲好改革故事,传播改革声音,331日,马克思主义学院组织16名思政课教师赴中国农村改革发源地——小岗村开展实践调研。

        

                       △思政课教师赴小岗村实践调研合影

 实践调研中,大家集体参观了“大包干纪念馆”和“沈浩同志先进事迹陈列馆”。在大包干纪念馆,翔实的图片、文字、视频资料,生动真实地再现了当年“大包干”从酝酿到发生、发展的全过程。在沈浩同志先进事迹陈列馆,沈浩同志在小岗工作、生活留下的实物资料和图片文字,展示了沈浩同志“两任村官呕心沥血带领一方求发展,六载离家鞠躬尽瘁引导万民奔小康”的感人事迹和“公、正、忠、廉”的优秀品质,让大家接受了一次深刻的党性教育。在陈列馆门前,马克思主义学院直属党支部副书记桑雷带领全体党员教师庄严地重温入党誓词。

        

      △在沈浩同志先进事迹陈列馆前重温入党誓词

在小岗村委领导的精心安排下,我们有幸采访到了小岗村“老中青”不同时代改革发展的“见证者”。

“回望来路,不忘初心。”在“大包干”带头人严金昌的家中,周导杰副教授与75岁的严老面对面交流。40年前,您带头按下的18个红手印改变了小岗村的命运,当时的情况是怎么样的?14年前,沈浩同志来到小岗,当时的小岗是怎么样的?沈浩同志带给小岗村最大的变化是什么?40年后的今天,小岗依然在前行路上,您对小岗未来发展有什么样的期待?严老的回答情真意切,着实为大家上了一堂生动的思政课。

        

      △周导杰副教授与大包干带头人严金昌进行交流

“面向未来,不改初心。”在小岗村委会办公室,王行靳副教授采访了“大包干”带头人之一关友江的后人、小岗村委委员关振景,从小岗村最早实行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开始谈起,谈到“一夜跨入温饱线,二十年没进富裕门”的问题,再到2004年沈浩同志任职小岗后提出的“三步走”发展战略。对于“沈浩精神”,小岗村“敢想敢干”四个字朴实的概括已然成为小岗村继续奋进的精神财富。面对十九大以后国家提出的农村振兴发展战略,小岗村对新时代发展形势有着清醒的认识,对发展战略有着清晰的规划,小岗正在加速向小康迈进。

        

      △王行靳副教授与村委委员关振景进行交流

在小岗村委会会议室,刘燕老师对该村团委书记杨伟进行采访,杨伟结合自己的创业经历向大家介绍了小岗村的创业环境、创业政策和创业名片。1987年出生的杨伟30出头,4年前从部队转业后返乡创业,从种植大棚蔬菜学起,做过果蔬采摘、红色旅游……,经过4年多的探索和努力,当前已经是当地小有名气的创业成功人士。2017年,在县政府的帮助和支持下,杨伟注册了凤阳县新时代家庭农场。作为新时代的年轻人,杨伟也有自己的“小目标”,那就是带动更多的小岗人发展经济,杨伟的愿望也是新一代小岗人“惟改革创新者胜”创新创业致富发展的缩影。

          

    △刘燕老师与青年创业带头人杨伟进行交流

此次小岗村实践调研是“第四届翔宇文化节”的系列活动之一,也是创新载体让思政教育“鲜活有力”、提高思政课教学针对性和实效性的一次有益探索。活动结束后,马克思主义学院还将组织思政教师开展专题研讨、撰写调研报告,融入课程教学,与广大学生共享实践调研成果,扩大思政教育的辐射力和影响力。

                  (文/马克思主义学院桑雷  史琪 图/记者团)